欢迎访问天津都市网  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企业出海前,要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 出海大课

点击图片▲立即报名

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是吴晓波频道联合出海产业服务机构发起的一站式抱团出海社群,欢迎出海企业家与出海服务商加入联盟。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无论是产业布局需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还是生存发展需要、规避贸易摩擦,当前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出海。

如果把创业比喻成一场冒险,那么出海则在此基础上更添几分惊心动魄。

翻开中国商务部编制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会发现在不同国家的导言中都有一段雷同的话:

“在你准备赴XX国开展投资合作之前,需要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当地关于对外经贸合作的法律法规、开展投资合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与当地政府、居民、媒体和执法部门打交道。”

如若已经有过出海经验,再回看这一段话,大概率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因为它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出海前急需搞清楚的许多“最重要的事”。

这也意味着,在蜂拥赶海前需要对此有充分的全盘思考和足够的风险意识,否则难免会因缺乏经验而“踩坑”,甚至于一腔热血付诸东流。


想清楚为什么出海

近年来企业出海的动机之一是规避中美贸易摩擦。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以及美国对制造业回流的诉求愈发强烈,美国进口政策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加剧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美国通过实施各种限制性壁垒、关税和政策,如《美墨加三国协定》《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限制中国制造产品在美国销售,倒逼企业在美国本土设立生产基地。

此外,美国还通过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吸引制造业向美国本土转移。

面对这些挑战,众多中国企业选择通过海外投资来应对,将生产和销售环节迁移到海外市场。

但贸易摩擦受行政干预较多,比如美国执政周期为四年一届,而海外投资是一个为期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决策,更需要谨慎考虑。

参考国联证券的分析研究,可以将企业出海的主要动机归为四类: 战略类、市场类、成本类、风险类。

战略类动机是指在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借鉴制造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开发出更符合当地高标准的产品。

同时,这些技术和经验也能被应用于企业在国内的生产和运营,推动其转型升级。

市场类动机是指为了接近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找到更好的销售渠道。

如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节能等领域,中国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已形成国际领先优势,此时正是加速出海步伐、抢占国际市场的绝佳机遇。

成本类动机主要是降低生产成本,如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以提升利润率。

此类出海主要面向新兴市场国家,相对中国其物流、原材料和用工成本普遍更低,同时往往伴随着更高的税收优惠。

风险类动机则是分散市场和政治风险,主要是相关企业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贸易壁垒和限制,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和突围策略。

例如,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在多地建厂实现协同生产,自然可以减小地缘政治或突发事件的影响。

出海的确需要一定的实力和魄力,更多是企业为增收增利而进行的主动出击,尤其是在国内人口红利见底、流量增长见顶的当下,战略和市场类动机往往是企业出海的主要驱动因素。


想清楚出海目的地

做好了出海的心理准备,下一步便要考虑如何选择目的地。这道题放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上都有不同的解法,但基本思路是相通的。

首先,如果从目的地维度考量,主要分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两种选择。

发达国家诸如北欧、日韩、澳洲等,基础设施完善、消费能力和产业基础较好;而新兴国家如东南亚、中东、中南美等,政策与法规多变,产业基础较弱,但经济增长迅速,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往往更适合作为出海目的地。

其次,如果从企业维度考量,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思路:

第一,寻找海外具有产业优势和增长前景的市场。 比如新加坡之于金融科技企业,印尼之于制造业,越南之于电子产业,泰国之于电商和零售业,中东之于新能源行业等等。

第二,进入已被出海先行者验证过的市场。 这种策略能够帮助企业利用前人的经验积累,更好更快地推动出海进程,如今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通过同业抱团方式出海,共同推动海外市场产业链的完善。

第三,跟随产业链上下游确定出海目的地。 比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倾向于首先在泰国、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正是看中其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体系。

当面临多个出海目的地的抉择时,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更为细致的考量,比如目的地政治和政策的稳定性、税收和贸易优惠力度、劳动力与生产成本、供应链与产能配套等。


想清楚怎么出海

当确定好出海目的地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地。

通常海外投资的方式有三种:跨境并购、绿地投资、跨境产品销售。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出海方式则对应不同的关注重点。

跨境并购,即通过收购目标市场的企业快速进入市场,需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及时解决纠纷。

如果目标市场具有政策限制,需要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才能进入市场,可以考虑跨境并购。

绿地投资,是指在目标市场建立新企业,需要积极定制适当的市场策略、建立本地团队、寻找合伙伙伴,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如果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国际化运营经验,且对投入较多资源进行海外运营的风险容忍度较高,可以考虑绿地投资。

跨境产品销售,是通过出口产品到目标市场,需要确保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体系、商业规则和文化背景。

如果企业出于成本等考虑,生产、制造等在国内,而在国外市场仅设立营销、销售渠道,可以考虑跨境产品销售。

无论选择何种出海方式,企业都需要在投身浪潮前做好远航的准备,从初步规划到具体执行,从落地实施到长久经营,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

为了护航更多中国企业顺利出海,我们推出了《华商出海实战大课》,邀请品牌战略专家、海外业务和法律专家、有多年企业出海经验的企业家等,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出海全貌、确定方向、排除风险,从0到1学会搭组织、落产能、建品牌。

我们组织了本次出海实战大课基于以下考虑:

1. 我们尽量节省参课者的时间成本,在2天1夜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关于出海更多维度的内容,如国别考量、风险排查、组织管理、产能落地和本土化品牌发展;

2. 我们以实战为主要导向,课程导师黄兆华先生在柳工国际有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崔洪波先生为多年品牌咨询实战专家,陈日铃先生在东南亚深耕多年,彭帅先生拥有丰富的跨国法务业务经验,卓立女士曾多次带队企业家前往欧洲、美洲、东南亚、东北亚、中东等地考察;

3. 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更好的线下场景,让更多对出海感兴趣的企业家和高管有充足的机会相互交流、资源对接;

4. 我们考量了课程的适用群体,能够为上至企业家和总裁等企业决策者、下至出海管理人员和业务参与者都提供具有借鉴意义和学习价值的课程内容。

不管你是已经出海的企业,还是即将出海的企业,或者在观望中的企业,都欢迎你来到现场,用2天时间搞清楚出海前最重要的事。

点击按钮▼ 立即报名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天津都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